【编者按】周末,让我们做一个静心的灯下客,暂离喧嚣,品读书香。2023年3月以来,我院新闻中心特推出“文新书讯”专栏,以系列报道的形式为您介绍学院师生的新作,讲述其背后的故事。这些书作,既是我们“以书育人,以文化人”的生动实践,更是我们勤学乐读的学风与志趣。
《汉语历史词汇语法论集》
2023年7月,我院汉语言文字学教研室俞理明教授的新著《汉语历史词汇语法论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是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全球文化传播学科群建设”·名家文库的系列之一。
著作介绍
《汉语历史词汇语法论集》收录俞理明教授的35篇论文,既总结词汇历史研究的宏观认识,也论及 “博士”“浩劫”“香瓜子”等词汇使用的微观考量。俞理明教授立足于丰富的基础材料和严密的分析,通过如“‘保镖’保的是什么”等一些有趣的例子,总结汉语词汇和语法历史发展的规则,归纳分析汉语词汇的基本特点。
此外,本书也尝试用科学的分析手段揭示汉语历史词汇变化的诸多细节,准确描写变化的过程以及促成变化的各种因素,尝试对一些流行的看法提出矫正,可以帮助读者很好地理解词汇历史语法和一些称谓的由来,富有新见。
治学体悟
俞理明教授于1983年考入四川大学考入汉语史专业,追随向熹老师进行汉语词汇和语法的历史研究。读研期间他正式开始系统性的语言学研究,并由此探索出了不同的兴趣领域,经历了“佛经—道经—古代—现代—规范”的研究跨越,涉猎包括汉语缩略词、历代笔记小说俗语词、汉语应用与规范、现代汉语特殊句式、汉语词类观的考察和建构等在内的多重研究领域。在原典文献方面的深耕使得俞理明教授认识到,经验是研究的基础,同时也应当注意使用理性逻辑和规则总结经验性的材料。而汉语历史词汇研究中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包括理论认识和某些具体现象,需要结合实际材料,深入展开。
《汉语历史词汇语法论集》正是俞理明教授治学四十余年来的成果集合。例如,本书收录的《“先生”古今谈》发表于2003年的《汉语史研究集刊》,俞理明教授从先秦文献一直看到九十年代的小说与杂志,由此对词汇规则有了新领悟,并在论文中分析了汉语词汇发展中核心义对词义蜕变的纠正作用。另一篇被收录的《从汉魏六朝佛经材料看判断句的发展》最早发表于2014年的《汉语史学报》,该论文以佛经为经验材料,借助范畴论和优选论,探讨了汉语判断句历史演变分析的方法。相比之下,原发表于2014年第1期《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的《词汇的分层及其外围成分》一文站位更为宏观,着重分析了词汇局域层和边缘层中的新生词、历史词、古语词、方言词、行业词与外来词。
在俞理明教授看来,做研究既要有宏观的把握,也要有微观的考量。它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是十分耕耘才有收获,需要处处留心积累,从庞杂丰富的文献材料中获得启发。
著作亮点
汉语的使用人口众多,地域分布复杂,各地的历史背景和周边环境不尽相同。在此现实背景下,《汉语历史词汇语法论集》立足于前人的成功,从新的角度讨论了对词汇的整体认识,梳理词汇发展变化的规则。
以原刊《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第9 辑(韩国祥明大学韩中文化信息研究所2010年8月)的《四川方言称谓中的“二”》一文为例,四川方言跟以普通话为代表的汉语通语有密切关系,俞理明教授基于二者既关联又区别的关系,从汉语通语入手,在文中讨论了的四川话称谓中“二”的一些用法。他认为,正是在地域差异的影响下出现了汉语地方变体,它给汉语的使用带来了新的变化,增加了它的活力,但同时也给汉语带来了更多的分歧和纷扰。
作为词汇的综合研究,《汉语历史词汇语法论集》因其扎实的经验材料、生动的示例讲解、严密的研究分析,能够为汉语语言学研究者和汉语研究爱好者提供参考,也能为语言学理论的研究者提供某些启发。
来源|科学出版社
编辑|彭可诣
责编|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