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BET体育365投注官网!

交流合作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 正文

讲座回顾|胡易容:传承与互鉴——文化符号学的中国路径与当代面向

发布时间 :2023年04月02日 浏览量 :

2023330日,我院主办的“学术传承、文明互鉴与话语构建”系列讲座第七讲在线上顺利举行。我院胡易容教授作了“传承与互鉴:文化符号学的中国路径与当代面向”的主题讲座,由赵禹平老师主持。

 

胡易容教授主讲

赵禹平老师主持

 

胡易容教授首先解释了讲座标题的含义。“传承”既是符号学思想的传播,也是中国符号学的学脉和师承;“互鉴”既是文明互鉴,又是学友间的批评指正,共同探讨文化符号学的中国路径和时代面向。

引论中,胡易容教授探寻日常生活中的符号学话语及其背后的问题。首要的问题为:人是什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回答相左。前者认为人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动物、由基本粒子组成,人工智能亦将心灵降格还原为算法。若从人文科学角度出发,则没有一个确定答案,表现为一个不断丰富的解释过程。他认为,德国人类学家格伦的解释——“人是未定的生物”,这种未定实则是意义追求的未定,随之总结道:“符号学是关于人的意义追求的形式理论,是一切文化的综合科学。”

第二个问题是: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如此丰富,符号学为什么成为了舶来品?他列举了房地产命名、足球队徽等生活中的符号现象,指出人们往往不加反思地将西方文化符号或是更根本的——意义认知方式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这不仅是符号现象的问题,更是中华文化传播和文化自信的全局问题——在拼音文字与字母文字的较量中尤为明显。以索绪尔为代表的西方语音中心主义长期边缘化、忽视汉字乃至东亚文化,这种歧视也内化为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的过度自卑。实际上,中国符号学思想和西方的起点相近,古希腊斯多葛学派讨论符号和语义问题的同时,中国名家学者也有 “名实之辩”;即使是在20世纪初,以赵元任为代表的学者都和西方符号学思想保持着某种同步。遗憾的是,这一中国本土的符号学传统没有延续,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以一种舶来品的方式重新被认识。

第三个问题:当今中国文化符号学的路如何走?自赵毅衡教授系统引介符号学学科知识起,BET体育365投注官网立足本土,不断为符号学研究做出贡献。如今,数字化生存、消费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冲突等社会现象都为符号学乃至整个人文科学提供了理论创新的条件。在上述背景下,胡易容教授谈到了符号学中国学派话语建构的路径:首先以汉字为基本的文化符号对象,开展中华文化符号谱系整理与理论建构,以新的传承形式使其活化为现代生活的元素。其次,以更大的胸怀和自信,提出一种当代文明语境下的“意义理论”。这也是基于人类意义共同体的文化与符号学的全新维度,是文明互鉴和尊重。

讲座最后,主持人赵禹平老师表示,胡易容教授从日常生活的符号现象出发,为大家清晰地梳理了国内外符号学思想发展的历程,其提出的符号学中国学派及结合时事的破题路径具有高度的现实意义。与会学友就本次讲座提出了诸多问题,胡易容教授均详细解答。

 

图文|袁文杰

责编|操慧

审核|罗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