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BET体育365投注官网!

交流合作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 正文

专访 | 范长江长子范苏苏: 人生,是关于选择的命题

发布时间 :2019年10月22日 浏览量 :

编者按:20191016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四川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纪念范长江诞辰110周年暨首届长江新闻论坛在四川大学召开。作为特邀嘉宾——范长江的长子范苏苏、次子范东升出席了论坛,并参与了相关的学术研讨。我院新闻中心的同学在论坛期间采访了两位嘉宾。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篇独家专访——

 

窄窄的眼镜压在鼻梁的前端,身着素色衣裳,背微微地佝偻着,眼睛笑起来便眯成了一条缝。走路时拄着拐杖步履蹒跚,说话时却中气十足。这位年过古稀但文思依然敏捷的老人,便是著名新闻人范长江的长子范苏苏。


2019
1016日,四川大学新闻学院举办了“纪念范长江诞辰110周年暨首届长江新闻论坛,范苏苏先生作为特邀嘉宾出席论坛。

 

微信图片_20200110141607

范苏苏先生与四川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蔡尚伟交流

 

谈起他父亲的人生,他认为关于“选择的命题”是十分值得探讨的:“我父亲在人生很多重大的问题上,做出了很多有前瞻性的、有眼界的判断和选择。比如,他当时预料到抗战初期,沿海一带不能久守,西北地区才是大后方,所以他远上考察西北。再比如1939年,他就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最终把他的精力都贡献给了党的新闻事业。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呢?”

 

选择,源于历史的积淀

范苏苏认为,父亲在人生重要十字路口上的选择都十分正确。而这样的选择不是“脑子一热”,而是“多次选择的积累”

 

1927年初,范长江进入由吴玉章创办的中法大学重庆分校学习。在这里,范长江逐渐接受了反帝反军阀的思想,参加了许多的学生运动。同年324日,美、英、法、意、日等国借口保护侨民和领事馆下令炮轰南京,造成军民伤亡2000余人,史称“南京惨案”。范长江和同学们纷纷走上街头表示抗议,遭到了军阀的残酷镇压,他捡回一条命但也成为了通缉对象。范长江无奈只有向他的姑父伍心言(时任四川军阀刘湘的秘书长)求援暂避风波。“这个事情慢慢平息后,我父亲就面临一个重大选择。他当时有三条路:第一条路是我爷爷写信让他回老家内江,过安定的日子。第二条路是他的姑父可以在重庆的政府机关给他安置一个工作。第三条路就是他当时听说革命的中心转移到武汉去了,很多想报考黄埔军校的进步学生都去了武汉。我父亲在这三条路里面毅然选择了最后一条。”虽然范长江赶到时,黄埔军校的招生点位已经撤走了,但是他认识了正在贺龙麾下担任营长的同乡人谢独开,成为了八一南昌起义的参与者。

微信图片_20200110141615

 

1928年秋,范长江考入中央政治学校乡村政治系。该校由蒋介石担任校长,是专门培养国民政府行政干部的,入校即选择加入国民党。1931年,再过不到一年范长江就能从学校毕业时,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国民党采取不抵抗政策,也不允许学生在城市游行。范长江早就对国民党内部的贪污腐败颇为不满,更是反对蒋介石“不抗日”的举措,便下定决心要离开这个学校。“后来我父亲找了一个机会,给学校教务长留了一封信,把国民党的党证、学校发给他的衣服都放在了里面,只穿走了一双胶鞋,悄悄离开了南京。最后到了北平,他把胶鞋折算成现金寄回去了。不欠他们的,与他们了断了。”

 

1932年来到北平后,范长江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就读,希望通过读书找出路。一次上课时,他向教授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全国人民要求抗日而政府不抗日,怎么办?二是一个人肚子饿了,自己又没钱,铺子里却堆满食物,能不能拿来吃?老师回答说,这些问题哲学都解决不了。当时,日本已经进入山海关,逐渐向平津靠拢了。“我爸爸一想,这个哲学第一跟抗日没关系,第二跟老百姓吃饭没关系,那在书斋里面看书无法解决问题。他就下定决心把自己在北大的行李和不多的书全卖了,去前线劳军,用实际行动参与抗日。”

微信图片_20200110141618

毛泽东1938215日给范长江的回信

 

范苏苏举了父亲在学生时代的这三次选择作为案例,他认为这些选择实际上都是父亲以后做更重要的选择的一个铺垫,而这些选择是如何做出的,就要从他选择的目的来考虑。“在上世纪30年代,每一个年轻人都在考虑人生的去向。国家现在这样,怎么办?我又怎么办?很多人考虑的都是个人的出路,但我爸爸想的是国家的出路和人民的出路。他曾经在1938年初时给毛主席连续写了两封信,现在信的内容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毛主席在1938215日给他回了一封长信,回信中有一句‘先生所谈的,都是国家的重要问题’,就说明我爸爸提到的都是国家重大问题。我认为很重要的就是目的,他没有选择安逸平稳的生活,而是先考虑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前途。当然如果我们能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保持一致那就更好了。

 

选择,源于父辈的嘱托

当问起在整理文集和接触老同志的过程中对父亲有没有更深入的了解,范苏苏的回答是“我爸爸是一个很低调的人”。

 

“现在后人研究他的著作,比如《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发现他其实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也对人民做了很大贡献。但是在家里,他跟我们这些孩子很少说起这些事情。他也从来没有说过他的书要再出版,宣传一下他自己。所以有些记者问我,你爸爸是不是经常跟你们讲他以前比较重要的经历?我说基本上没怎么听说过。”

 

微信图片_20200110141622

《范长江新闻文集》与《范长江新闻文集补遗》

 

鲁迅去世前曾留下遗嘱,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社会对名人之子总是抱有别样的期待,但范长江似乎也不希望孩子们以名人之子自居。“根据我爸爸对我们从小的教育,我觉得他早就给我们指出来了要我们做一个普通人,最起码不要以干部子弟自居,”范苏苏回忆说,“我刚开始上的那个学校里都是高干子弟,一到礼拜天好多汽车来接孩子。我爸爸一听同学都是谁谁的儿子,他就给我转学了,让我上一个普通学校。”

 

在这样的教育下,范苏苏选择做一个普通人,他说自己接受采访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接受采访是抱着“认识四川大学的朋友”来的。“我更喜欢跟你们以聊天的形式谈话,最好不要专访,更不要登报,”他说,“我觉得你越低调人家对你越尊重。你爸爸做了很多事,立了很多功,哪怕是开国元勋,但你没做过这些事,就应该把自己看得低一点。”

微信图片_20200110141625

 

生活中和蔼谦逊,工作中却一丝不苟。范苏苏先生整理出版了多部范长江文集,以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合集。本次论坛上,范苏苏作了题为《目前“研究范长江”的当务之急是什么》的大会主题发言,他高度肯定了四川大学新闻学院纪念范长江的相关活动,认为“范长江研究”已经成为我国近30年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但是相关著作的出版和普及工作还有待加强:“这些的收集和研究工作还不是很全面,实际上真正要研究我爸爸这个事情是很复杂的。”

 

采写:王薇

图片:王薇 蔡亚纯

(部分图片源于新华社及网络)

责编:操慧

 

Baidu
sogou